抗日历史---成立炭矿

1939315,日本人在鸡西街成立炭矿,名称叫“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城子河炭矿”。炭矿本部(办公机构)位于市场路(红军路)与广益街交汇处(现大商新玛特)。当时的调查班人员就地任职,班长森田松一任炭矿矿长,下设庶务系(总务、文书、生活福利、人事)、经理系(经济管理)、用度系(供给、费用计算)、计划系、第一区坑内系、第二区坑内系、工事系(工程与工地施工)、机电系、警备系(矿山保卫)共9个系(系即股级),各系设主任一人。由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(简称日铁)合股经营,管理实行把头制,全矿以体力劳动为主。手工掘进,开拓一坑、二坑、三坑、五坑、七坑、八坑、九坑。坑口斜长最大延长到150米。设有变电所及东二坑30马力卷扬机(绞车)。    

19398月至10月统计,第三坑本卸(斜)掘进深度64.90米,连卸掘进深度5.00;第五坑本卸掘进深度129.35米,连卸掘进深度19.60米;第七坑本卸掘进深度50.90米,连卸掘进深度61.80米;第八坑本卸掘进深度43.40米,连卸掘进深度47.10米;第九坑掘进深度本卸50.40米。

当时社员(社团管理人员)有日本人技师1人,职员(主管高级职员)12人,雇员(次于职员的中级职员)甲27人,雇员乙(雇员次等级别)55人,试用1人,计96人;满洲人(中国东北属地人)雇员乙1人,试用1人,计2人。一般从事人员(普通管理人员)有日本人佣员25人。满洲人有佣员4人,常役方(做精细工作的工人)170人,常役夫(做一般工作的工人)498人,临时夫(临时工人)180人。总计975人。当年生产煤炭3.1331万吨。

19405月,城子河炭矿改组管理机构,将系合并设立经理课(课即科级)、庶务课、矿务课、工作课(设劳务系,也称“晓城劳务系”。因劳务系设内勤、外勤、配给所,直接剥削和残害工人,被工人称“老虎系”或“老虎棚子”),4个课内再分13个系、3个场(厂)。矿分西部和东部,西部为晓城采炭所,地点在平安北山坡上,管理晓城西一坑、东一坑、二坑、五坑、六坑;东部为兴城采炭所,地点在白石砬子(日本人起地名叫顺荣),管理兴城三坑、兴城中央坑、兴城七坑、兴城八坑。晓城、兴城两个采炭所各设所长一人。1940123日,炭矿又在东部成立“兴城操输所”,机构有操输班、庶务班、外勤班,地点在原运输科。城子河炭矿是鸡西街当时最大的企业。炭矿共有9个坑口,鹤鼻坑停止生产。因火车线路尚未铺轨,各坑口出炭均翻在坑口周围。当年生产煤炭15.1271万吨。

1941710(伪康德八年七月十日),满洲炭矿株试会社解体,同时在滴道暖泉成立密山炭矿株试会社(1942年迁鸡宁县,地点在原鸡西卫校教学楼)资本金贰亿元(当时币值)。统管滴道、恒山、麻山、城子河4个炭矿和1个“鸡宁(矿机)制作所”。城子河炭矿更名为“密山炭矿株式会社城子河矿业所”,所长远藤正雄。城子河炭矿的管理机构也进行了改变,设庶务课、业务课、采矿课、资材课、工作课,西部仍然是晓城采炭所、东部仍然是兴城采炭所。1941720日,兴城操输所改为“兴城劳务系”。同年,城子河矿业所本部也由鸡西街迁到城子河二太保,地点在桥洞北面100米处,办公室的房屋是木板建造的。在籍人数4876人。当年生产煤炭33.7210万吨。

19423月,铁路完成铺轨并通车,开始运输各坑口翻在周围的煤炭。427日,开始在花园山西南面建设办公楼、住宅、独身寮、配给所、剧场、病院供日本人用;在晓城采炭所东建独身宿舍、食堂、澡塘子、干燥室供日本人用。当年生产煤炭48.5950万吨。

 19435月,城子河矿业所本部由二太保迁到东部新建的本部二层办公楼,俗称“黑楼”。管理机构又有改变,设经理课,有经理系、预算系、出纳系、工资计算系、用度仓库;事物课,有文书系、人事系、土地系;采矿课,有采矿系、测量系、计划系;操炭课,有选煤系、检炭系、保线系、运搬系;劳工课,有采解系、福祉系、庶务系、劳务系(晓城工人训练所、兴城工人训练所、密山工程队);工作课,有机械系、电气系、土木建筑系、木工场、晓城修理厂(二太保桥洞子北道东)、兴城修理厂(原机电科);保安课,有瓦斯检查系、安全系。共7个课,23个系,1个仓库,1个木工场,2个修理厂,1个车库,1个邮政局。所长吉田永。19431020日,城子河矿业所又成立了“晨光劳务系”,管理选炭机、宁安勤劳奉仕队、安达勤劳奉仕队、苇河勤劳奉仕队和“少年队”。性质和晓城劳务系、兴城劳务系相同,都是由日本人总负责直接管理把头和工人,分内勤、外勤,内勤办理事务,外勤监督工人。在籍人数9500人。当年生产煤炭55.1440万吨。